新闻分类
 
 
内容详情
主页圆点娱乐注册-挂机中心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9-09 21:19  

  主页圆点娱乐注册-挂机中心1997年,卖出除了传媒、核能、电气部门的所有部门,并更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为了彻底分隔,又成立了子公司西屋电气(我们现在说的一般就是这个西屋电气,毕竟最早的那个改名了),将仅存的电气和核能挂在名下,待价而沽,并于2006年卖出电气,核能部门

  现在的西屋,就如同曾经的飞利浦,靠着品牌授权吃老本,但是飞利浦还有部分核心技术,而西屋,已经仅剩下招牌与LOGO了

  1886年,乔治购买了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专利,为了推广当时他看好的交流电

  在当时,以爱迪生为主的科学家们,都认为,直流电才是电气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创立西屋后,西屋电气在全国推广交流电机发电与交流输电,为机械电气化的发展拉开帷幕

  最终,在1890年前后,由于交流电更适合远距离传书,且利润更大,成本更低,胜于爱迪生的直流电,这一战,对后期交流电的广泛应用建立了基础

  当时20世纪的西屋电气公司是美国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商和核子反应器生产者工厂。主要业务领域涉及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用电设备和电控制设备、电子产品等门类共4000多种产品。其中,以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尤具特色

  即使是近年,全球也有近50%、美国近60%正在运行的商业核电站均采用了西屋电气的核电技术。

  中国也曾主动寻求过西屋方面的技术支持,不仅购买了西屋的发电机,还派了70多名科技骨干去西屋电气公司学习技术

  在1945年,西屋电气公司曾与中国资源委员会签定协议接受中国70多名科技人员前去学习、培训。其中有褚应璜、丁舜年等,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中国电工发展的骨干力量。

  80年代,中国从西屋电气公司引进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汽轮机组,分别安装在石横电厂和平圩电厂。

  中美两国于2006年12月在北京签署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引进西屋电气的核电技术,建设四台核电机组。

  2007年7月,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东芝率领的西屋电气联合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80亿美元的合同。

  曾经的美国西屋电气,十分辉煌,以交流电发展起家,成了美国乃至世界电气领域的半壁江山,而后又开始研发核能源,开发核电站,即使是目前,全球也有近一半的商业核电站使用了西屋电气的技术

  然而,西屋电气的辉煌没能持续。90 年代,西屋电气金融部门的多比高风险贷款无法追回,加上当时西屋电气的管理层的混乱,最终导致了公司财政陷入困境。

  而当时外招的CEO,打着复兴西屋的口号,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当时除了他看好的传媒部门外,西屋各事业部相继解散,多名元老成员纷纷出走。最后在收购了CBS和IBC两家美国大型传媒公司后,西屋电气于1997年更名为CBS Corporation,也就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与实业断袍割义后,走上了一条专做传媒的道路。

  不过,此时的CBS集团旗下,还有之前尚未清除的电气和核能部门,为了划清界限,CBS集团成立了子公司西屋电气,将电气和核能挂在名下,待价而沽。

  最终,CBS集团,也就是最早的西屋电器,于2006年将最后的电气与核能部门,卖给了东芝,自此,拥有百年历史,辉煌西屋电气,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4】

  但是,大家现在在西屋的官网上,能看见许多厨电类产品的介绍页面,生活电器,厨房电器,无论大小,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又是怎么回事?上文不是说道西屋只剩下空壳了吗

  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天猫各类旗舰店与“西屋电气公司”有任何关系的记录

  比较奇怪的是,如果是代运营公司,也基本是外包给一家公司,这远比每个品类给不同的公司省心

  感兴趣的也可以自行确认一下天猫旗舰店所属公司与西屋电气的关系,到底是不是代运营公司的关系

  这是西屋和吉德都在售的一款洗烘一体机,可以看到,各种细节,造型,都是完全一样的,价格却差了2000元

  去掉logo根本分不清是西屋还是吉德,而这两款的差价,西屋价格比吉德高了一倍!

  而如果是吉德给西屋代工......一般我们把这种代生产,代运营,代销售的行为,

  大家比较熟悉的品牌授权的公司,还有知名品牌“南极人、七匹狼、花花公子、鳄鱼皮鞋”

  中国西屋的一些电器产品,除了名字和logo一致,其他部分都与美国西屋电气,没有任何关系,没有美国西屋电气的技术积累,没有美国西屋电气的研发人员,没有美国西屋电气的悠久历史

  历史传承,技术沉淀,5大洲,26个国家,是事实,但是和现在的西屋家电一点关系都没有

  西屋中国官网上,能看到有这些零零散散的电器产品,一般品牌授权出去就不太会管了吧

  不太详细的介绍,不知去何处了的购买按钮与咨询按钮,如果你是程序员,做个官网连去哪买,购买咨询按钮都不加,这种常识都缺失,那可能离被开除不远了

  但是,到了西屋电气技术最强的部分,核电方面,却明晃晃的写着“了解更多核电详情,请点击浏览官网”那这个官网又是哪里呢?

  好家伙这是直接明摆着说咱们中国官网不搞能源方面了,虽然我宣传我能源强,核电好,但是您真感兴趣?您得去美国,那才是真·官网呢

  其实,这点从官网的底部导航也能看出来,密密麻麻的全是家用电器,摆明了,咱这就是卖电器的,那些高大上的能源环保啥的别找我

  所以西屋这个官网,的确是官网,从网址的备案信息来看,最终控制人是在香港的一家西屋电气集团,确实是西屋的

  而这些零零碎碎的电器详情页,也就是做个样子,嗯嗯你们是西屋,官网给你们个页面

  因为这个西屋的经典logo,真的是美国西屋官方授权的,西屋电气的中国区官网也确实有这些产品

  抛开logo,工厂,工人,技术,物料,全都是国产的,没有使用任何外国的技术或是物料,仅有授权logo,是外资(也可能是中国区总代搞的)

  就像南极人的一些小电器电器,是南极人吗?Logo是,工厂是南极人的吗?南极人现在就没有工厂

  中国西屋目前也是,这些消费级产品,根本就没有任何工厂,任何实验室,就单纯卖标,官网挂个几句话一张图

  虽然也是国产,但是国内的工厂是自有工厂,而技术,核心物料核心设备都是国外的,也就起一个组装,生产零用件的作用

  但是,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洋牌就是好的,有境外资本就是好的,苹果三星西门子松下就nb,国产的电器就不行

  抛开西屋的超高溢价,西屋的产品质量过关吗,毫无疑问是没问题的,不然也过不了国家3c产品认证,销量也不会这么好

  西屋的产品好用吗?好用,各项产品基本都跟上了时代,例如蒸烤箱的陶瓷内胆和彩屏,超声波牙刷,洗烘一体的洗衣机

  通过各种文案,店铺氛围,来营造一种,我是美国产品,全进口的感觉,隐瞒欺骗消费者(当然没有直接骗,只是用氛围暗示你)

  过高的溢价,市面上性能相同的电器,基本价格都比西屋低50%,也就是西屋的价格比别家高一倍!这一点也根本不是技术啊成本原因,就是单纯的溢价,而西屋自己也知道不太配得上这个价格,所以就利用第一点来暗示消费者

  西屋,“破产”了,网络上有辟谣,西屋破产的是核电部门啊,不是品牌破产啊什么的,但是,上个世纪西屋经营不善,卖出了几乎所有产业,仅保留了灵魂核电能源相关的部门,以及“西屋”的品牌logo,而后东芝买走了能源部门,西屋可以说只剩下一个logo,没有任何业务了已经,几乎是一个空壳公司了,而买走了西屋核电部门的东芝,成立了西屋核电公司(大意/暂称),也已经申请了破产,可以说西屋现在除了logo一无所有,说是破产也不为过

  所以,为什么这样一个已经几乎破产的公司,能在中国大捞特捞,靠着卖logo卖授权,赚的盆满钵满呢?

  不能否认的是,在家用电器这一块,国外的确比国内占了很大的先发优势,例如日本企业、欧洲企业的家电都做的十分优秀,国内在前几年也是仿照着做的

  但是近几年,在家电这一块,可以说我们的技术已经跟上国际了,除去部分高精尖技术还无法攻克,但是像是电动牙刷,家用蒸烤箱,洗衣机这些,已经不存在技术壁垒了

  让西屋、daogrs、飞利浦中国这些品牌轻而易举的占领了高端市场,但是产品质量,产品水平却并没有提升,小米起码知道堆料,可是这些品牌只是打个logo买个授权,就能轻而易举的买到之前价格的一倍,两倍

  当然对于任何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出于商业目的需要,对企业规模、实力,以及产品技术进行适当的宣传,甚至是夸大一部分宣传,都可以理解和接受。毕竟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竞争时代。但是,如果将完全没有、不存在的事情,进行公开的包装和造假,无疑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欺诈行为。

  而这些品牌的出现,对于整体行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当认认真真做产品的品牌,看到别人买个牌子就能卖到你不敢想的价格的时候,还会有人愿意安安心心做产品吗

  北京日报,中国经济网等各路传统媒体报纸,也曾写过很多关于品牌授权模式的弊端,用的例子就是经典的“南极人”

  而“西屋们”赚的钱呢?被美国拿走了一大部分,每一台的商标费用,还有整体授权品牌使用权的钱,累计起来也不是小数字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模式,真的会推动家电的进步吗?对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有益处吗?大家心里也有数,快钱拿多了,是不可能安稳做产品了,护城河已经有了,为什么要多挖一条呢?

  还是希望大家支持一下国产厂商,不用假洋牌子骗人,专注做产品的厂商们也十分值得我们支持

  其一,贴牌模式下,品牌方很难严格把控被授权方的产品质量,随着授权范围扩大,假冒伪劣产品的肆虐是大概率事件,更会对品牌方自身造成严重伤害。

  《南方周末》曾做过统计,仅在2018年,南极人的蚕丝被、内衣、童装、卷发器、按摩棒等产品总共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消费者协会黑名单14次,几乎每个月都上黑榜。

  而在根据2020年发布的《2019年第二批网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不合格产品及企业名单》显示,南极人牌旅行箱包再次名列其中。

  这些贴牌产品的良莠不齐会败坏品牌口碑,伤害品牌价值,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是冲着正品品牌才选择购买的,最终却发现商品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长此以往,一旦彻底失去消费者信任,那么品牌企业煞费苦心建立的商业帝国也会面临着倒塌,皮尔·卡丹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其二,卖吊牌是空手套白狼,钱来的太容易,会让品牌陷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泥潭,企业逐渐失去活力。

  依靠售卖品牌授权的确可以在短时间里为品牌方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营业务是品牌名称与品牌价值的对外租赁,品牌方本身并没有掌握什么具有护城河的核心竞争力。

  在社会经济发达,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消费市场供给侧同样百花齐放,无论在服饰领域还是在其他消费品领域,无论是哪个消费水平层次都不存在某个品牌一家独大无可替代的局面。

  而相较于既能亲自下场在最前线拼杀,及时应对市场环境风吹草动,又能贴近消费者群体,紧随消费趋势变化革新迭代的品牌企业们,只保留了卖吊牌能力的品牌企业必然会在惰性中走向僵化,失去活力的最终结局不言而喻。